主人翁在家破人亡時,對著自家長工說了這樣一句話:
「等我到了其他城市,立住了腳,那就好辦了。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再次獲得財富,不出十年,你大爺我還是東家。」
長工拴柱說:「好啊,東家,我到時候還給你當長工!」
同樣是一窮二白的起點,十年後,財主仍舊是財主,而長工無論怎麼努力,到頭來依舊是長工。
其實很多時候就是這樣。
思想決定行動,行動決定命運。
一個人的認知如果永遠停留在腳下,不往高處看,無論走了多遠的路,都只能是原地打轉。
20世紀90年代,美國社會學家芭芭拉為了搞明白美國底層窮人,能否通過辛勤勞動擺脫自己的命運,做了一個社會實驗。
她和所有朋友斷絕聯繫,化身普通的勞動女工,深入美國社會底層,終日和那些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的工人生活在一起。
在接觸了各種社會背景的低薪群體之後,她得出了結論:
幾乎不可能。
她說,很多人之所以一直呆在社會底層,不是社會的迫害,而是認知水平受限。
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:管窺效應。
當一個人的眼睛,只能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,那麼他只能看到管子裡面的東西。
哲學家叔本華說:
「世界上最大的監獄,是人的思維意識。」
真正能限制一個人的,從來不是經濟上的貧窮,而是認知上的困頓。
我們都像這張圖這樣,終日奔波,往返運送貨物,對於他人主動提供協助絲毫不以為意,這就是低水平的勤奮者,忙於簡單重復的運輸,用時間、體力換取財富,卻從未低頭看看腳下若有了輪子,情況就不同了!
高水平的勤奮者,早已通過思維的升級,方法的轉變,工具的輔助,以同樣的努力取得倍數的回報。
思考不到位,所謂的勤奮堅持都是扯淡;認知不到位,所謂的努力都是白費。
只有真正有效的勤奮,才能帶來真正有效的成長。
#財商心理學
#認知升級